绝知此事要躬行|今天的忏悔你完成了吗?

忏悔是佛教修心之法

《六祖坛经忏悔品》说:“忏者忏其前愆,从前所有恶业,愚迷骄狂嫉妒等罪,悉皆尽忏,永不复起,是名为忏。悔者悔其后过,从今以后,所有恶业,愚迷骄狂嫉妒等罪,今已觉悟,悉皆永断,更不复作,是名为悔。故称忏悔。”

就是说,“忏”是对以前所造下的恶业、罪业,如愚昧、迷惑、骄傲、狂妄、嫉妒等等罪过,全部都坦白承认,立志永不重犯。所谓“悔”,反思百悔以断除今后会造罪业。从今以后所有恶业,愚昧、迷惑、骄傲、狂妄、嫉妒等等罪过,现在都已觉知开悟,全部都将永远断绝,更不会再次造作,这就叫做“悔”。所以称为“忏悔”。

据义净法师所译《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十五之注谓,忏与悔具有不同之意义,忏是请求原谅(轻微);悔即自申罪状(说罪)之义(严重)。

原始佛教教团中,当比丘犯罪时,释尊为令其行忏悔或悔过,定期每半月行布萨,并定夏安居之最终日为自恣日。复次,戒律条文中亦举有波逸提(忏悔罪)、提舍尼(悔过罪),由此可见忏悔在佛教教团中之重要性。依《四分律羯磨疏》卷四《忏六聚法篇》载,忏悔须具足五缘,即迎请十方之佛菩萨、诵经咒、自白罪名、立誓、明证教理。同书又将忏悔之相分为三品,即从身体之毛孔与眼出血者,称为上品忏悔;从毛孔出热汁,从眼出血者,称为中品忏悔;全身微热而眼出泪者,称为下品忏悔。复次,若忏悔之心一起,立即不取造罪之念者是为上品,隔时不取念者为中品,而隔日不取念者则为下品。以上称为念时日三忏悔。

可见,忏悔是佛教的修心方法。学佛之人,必须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存好心者,损人利己等恶念不许起,起则立刻生惭愧忏悔之心,令其消灭。

绝知此事要躬行|今天的忏悔你完成了吗?

忏悔可免造恶业后的恶报

佛在《分别善恶报应经》说:“复云何业而不得果?所修恶业回心发露,省悟前非思惟嫌厌,心念口言作意专注重重忏悔。此业虽作而不受果。”

忏悔最重要的是发露,后不再造。所造一切过失、错误,不要遮盖隐瞒,否则罪过越来越深。好事不要让人知道,否则被人一赞叹,都报掉了;而做坏事呢,反而是知道的人愈多愈好,每个人批评你一句就报掉了。

“发露忏悔”,“后不再造”,是真忏悔,真能消业障。一天改一个错误,继续三年,不成圣人,也是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