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康百万”家族,兴盛400年至今仍存在,祖孙12代人都是富翁
提起河南,我们首先想到的恐怕是中原人口大省,粮食大省,华夏民族的发源地之一。近代时又因为众多外出逃荒的难民而震撼全国。
事实上,河南既是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研究古代封建王朝历史的绝佳之地。但河南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富豪家族竟然在几百年的时间里一直兴盛不倒 ,其影响在当地乃至全中国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个家族就是名噪一时的“康应魁家族 ”。说到这个家族,我们可能不会马上想到他就是今天位于河南的 AAAA级旅游景区“康百万庄园”的建造家族。
说到“康百万庄园”,我们又不得不说他的起源。在明朝时期洪武帝时期,为了发展经济,实施迁民政策。康家先祖从陕西洪洞县迁到了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巩义市境内的洛河边扎根,开始了艰苦的生活。为了维持生计,和厨师干过两天的康家先祖开启了一个小饭馆。无论大雪纷飞还是大雨倾盆,这个小饭店却从来不歇业。日积月累的努力,康家饭店成了当地的知名客栈,被顾客称为“康家店”。
厚积总会薄发,在河洛康家第六代的康绍敬时期,康绍敬通过读书考取了功名,被委任为洧川驿丞,后来官至山东东昌府大使。与此同时,康绍敬还在地方水路交通,贩盐制盐,收取税务方面担任要职。这一步为康家后世的繁荣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1840年,西洋人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也打破了以天朝自居的统治者的美梦。然而由于清政府的极端腐败,近代中国没有追赶上世界发展的步伐,逐渐沦为了统治者与侵略者鱼肉百姓的“圣地”。1900年,八国联军进犯北京,慈禧带着光绪仓皇出逃,途中路过河南巩义。
将“呈贡统治者发财”奉为真理的康家自然不会错过这个绝佳机会。在这个“国将不国”的危难之际,康鸿猷雪中送炭,呈贡100万两银子为慈禧当差旅费。慈禧大惊,不敢相信在这个远离京城的山沟还有这样的大户人家,于是赐其“康百万”的封号。当然在那个腐朽的封建时代,金钱只是权利交换利益的工具,百姓才是永远处于苦难之中的破浪者。
清朝初期,一直行动隐秘的白莲教逐渐兴起,这让清朝不得不下定决心彻底剿灭。在这个过程中,康氏家族通过各种运作和手段成为了与清廷合作十几年的有关布匹的军需品供应商。早在这之前,康家已经在陕西的布匹市场一家独大 ,造成了垄断。与此同时,康家的生意已经遍布 造船业和土地。据传其家族拥有运船3000余条,土地十八万亩。在明清时期与沈万三,阮子兰被称为“三大活财神 ”。
在公元1790年到1820年时期,康家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国中之国”。本来弹丸之地的“康家店”竟然建起了一座占地240余亩,包括19个不同分区的具有中世纪风格的城堡。据记载,在这个等级森严,制度严格,集农,官,商为一体的小社会里,不仅有木材厂,造船厂,造砖厂还有多达33个庭院,53座楼房 ,73孔窑洞,共571间。庄园里不仅有住宅,商铺,工厂,还有学馆,花园,甚至还有设计巧妙的兵营和监狱。康家城堡俨然就是皇宫之外的第二个皇宫,所有生活所需之物皆可自产自需。后世将“康百万庄园”视为清朝时期华北黄土高原 封建城堡类建筑的典范。其也体现了传统文化选址的艺术:天人合一,师法自然。
然而,这个凭借统治者权利发家的“百万家族”在往后的几十年里也随着清朝的衰败而逐渐落没。随着家族人口的增加,康家大肆挥霍老本,兴建住宅,而能入账的钱寥寥无几。一切都顺其自然的发生了,康家后代越来越不思进取,他们有的竟然成了无业游民,或者铤而走险成为了盗贼,结局难料。
虽然闻名几世的康家随着历史滚滚而去了。但康家的家国理念确实值得我们学习。康百万家族的第十五代传人康道平为了鼓励自己更为了鼓励后代保家卫国,设家族庙堂留余堂,至今仍闻名于世。清末民初,内忧外患,康家第十七代孙一生致力于行医救人,接济穷人,被传为了佳话。四百余年的时间里,康家见证了历史的兴衰,历史也见证了康家的兴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