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背后的寂静
我也不敢说自己的体验算不算开悟,但我的确感觉对整个世界和生命的认识都跟以前不再一样了,有些曾经困扰我的东西也似乎无足轻重了。
这个过程其实是漫长和偶然的,我从始至终并不是奔着“开悟”去思考和学习的,这个过程起始于而立之后生命阶段转变产生的焦虑和经历亲人过世后的痛苦和恐惧。我因为害怕死亡而开始思考死亡的本质,进而思考生命的意义,这个过程体验并不愉快,因为几乎所有的思考在到了死亡这一刻都戛然而止,仿佛一场平衡术的游戏,所有小心翼翼搭建的逻辑在推演到死亡到来这一刻时都彻底崩坏。
比起宗教玄乎的语句,我更多时候是倾向于从科学的角度去寻找答案,比如能量守恒定律,随着人的新陈代谢,物理上的自我在漫长的人生旅程中早已不是当初的自己,我们身上的物质来了又去,我们是我们吃过的肉,喝过的奶,呼吸过的空气,组成我们肉体的物质并不是在我们出生的时候才为我们专门凭空生成的,它们来自于宇宙大爆炸,来自于数十亿年前的地球,来自于白垩纪的恐龙,来自于唐宋元明清某朵路边的野花,来自于上周你吃过的一块红烧肉而它的前身是一头养殖场经历了短暂生命的猪。
所以似乎我们的身体只是一坨临时组织起来的物质,承载我们的意识,肉体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于是我开始思考意识
但意识即使是科学也没有研究明白,似乎一切都钻进了死胡同。
直到有一次我看了一本讲获得幸福感的书,教我们如何活在当下。里面提到了一段思考,当我们听到周围的声音,不要去关注声音本身,而是顺着声音去感受声音背后的寂静。
看到这一段的时候我正在公交站等车,我饶有兴致的练习了起来,面前开过一辆车,我听着嘈杂的胎噪声,尝试去体会这个噪音背后的寂静,鬼使神差的我感受到了,虽然噪音依旧在,虽然我的耳朵依然灵敏,但我真切的感受到了在这噪音的声波,在这轮胎背后的虚无,那是一种真正的无,寂静无声,空洞无物,是空间本身。
我尝试翻译这种感觉,就是一直以来我都把虚无当做不存在。在这一刻,我似乎是把虚无当成了一种存在,就仿佛一个黑天鹅绒的衬布,所有的物质,能量,声波就像放在上面的钻石项链,而背后这块黑色天鹅绒衬布,就是虚无,就是空,就是这个宇宙永恒的存在。
后来的冥想,也让我体会到了这种感觉,冥想训练就是尝试专注,然后意识会不由自主的产生各种杂念,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发现自己正在胡思乱想,然后收回思绪重新专注。我忽然有种感觉,我的喜怒哀乐我的所思所想我的意识,那个我一直认为是自己的“我”变成了第三者,我居然可以旁观“我”的胡思乱想。而此刻正在旁观的这个存在是什么?仿佛它才是我真正的本体,这时我感受到了某种神性,因为这个旁观者无欲无念,纯粹的客观,它观察着一切但不会产生批判和评价,它就是虚无,就是空,是组成我们的物质背后的空寂,是宇宙本身。也许在宗教里,这就是所谓的神,但是在我看来,它不会回应任何祈祷,不会显灵,不会产生所谓的神迹,因为它在我的理解里,就是虚无本身,无念无欲,古井无波。
这次经历以后,似乎对于死亡的恐惧和焦虑都逐渐消散,因为我忽然明白了感到恐惧的,是组成“我”的这具肉体维持生命活动时的一种高级的前瞻性预防思想活动,是一组复杂的脑电波,我已经不再是我。曾经努力的寻找我存在的意义,现在却觉得存在本身就没有意义,真正的“我”是那片无所不在的虚无,虚无不需要意义,虚无本来就没有意义,虚无从未诞生也不会消灭,只是这具肉体以及控制它的意识需要一个意义。
回头看看,佛教里的悟空,讲的四大皆空,说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似乎也是这个道理。
所以我觉得我也许算是悟到了些什么。
但是还没有大彻大悟,大部分时候,我还是被我的意识占据着。我也担心这种感受是不是虚无主义,会不会导致我失去对生活的热情。但似乎本质上的无意义并没有很困扰我,临时的意义也是意义,因为我发现至少对人类来说,能不断的有欲望和目标,并且能够阶段性的达成一些欲望和目标来获得一些积极反馈和成就感是这场生命游戏良性循环的规律。既然我从虚无中来获得了这具身体和意识,那不妨就按照给我设定好的规则去享受就好了。至少目前来说,我领悟到的这层东西并不影响我享受生活的快乐,却能够让我在遇到精神上的痛苦时迅速的抽身出来恢复平静,虚无和存在目前相处的比较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