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翠欲滴的旧衣》小说悦容王静静最新章节阅读

《青翠欲滴的旧衣》小说悦容王静静最新章节阅读

《青翠欲滴的旧衣》 第一章 免费试读

阿姨面容慈善,笑眼弯弯犹如流淌的暖语。她手中拎着一个包裹,向我递来,言辞恳切:“悦容,这衣服尚且簇新,我家闺女长大穿不下了,我觉得挺适合你的,你就收下吧。”

我满心欢喜,即便隔着布袋,似乎也能窥见其中衣物的精美款式,仿佛已能感知到那质地细腻、贴肤温润的感觉。我努力按捺住内心的雀跃,表面佯装淡然,手却早已不由自主地接过了袋子,并热情邀请:“太感谢您了,阿姨,请进屋喝杯茶吧。”

阿姨几番推辞,在彼此客套三巡之后,才笑着告别回家。而我则近乎急不可耐地冲进屋里,打开那个神秘的袋子。

袋中所藏乃是一件青翠欲滴的长裙,色彩素雅而不失精巧,手感柔滑且微凉宜人。我对其爱不释手,旋即换上长裙,在镜前自我陶醉地转了几圈。

母亲回来,瞧见我身上的新裙,好奇询问:“容容,这裙子哪儿来的呀?”

我依旧沉浸在喜悦之中,刻意炫耀般答道:“是邻居阿姨她女儿的旧衣服,阿姨说她穿不下就送给我了。”

母亲略显困惑,轻轻抚额思索:“隔壁有女儿吗?”

尽管心存疑窦,母亲并未深究,只是嘱咐我:“那你可别忘了好好谢谢人家。”

夜幕降临,父亲归来,看到我身着的新裙,满脸惊讶:“难得你妈舍得给你买新衣服了?”

我不以为然撇嘴道:“家里这么穷,哪来多余的钱呢?这是邻居家女儿的旧衣服。”

父亲性子粗犷,随口回应:“哎?隔壁那户人家?他们家女儿不是早就不在了吗?”

“好像确实好几年没见她出门了。”我和父母同样意识到这一点,对于这位邻居家的女儿,记忆中几乎未曾有过交集,她真的存在吗?

这件衣服,莫非是从亡者身上取下的?想到此处,不禁令我毛骨悚然,然而又实在不舍这美丽的衣裳,只好自我安慰:“明日我就去邻居家拜访那位女儿,顺便当面致谢。”

我仔细清洗完毕,小心翼翼地将裙子折得整整齐齐,这才心满意足地入睡。然而,在暗夜无人察觉之时,那件衣物悄然无声地微微颤动了一下,随后又恢复了静谧。

一夜好梦醒来,因着新裙的欢喜,我清早便穿戴整齐前往邻居家。敲门声甫落,开门的是那位阿姨,她眯眼笑着问道:“悦容,今天怎么到我家来了,有什么事情吗?”

我带着几分撒娇的语气应道:“阿姨,没事就不能来串门找姐姐玩儿吗?”

“悦容要来,我们当然是热烈欢迎的。”阿姨笑容可掬。

接着,我拿出妈妈特意准备的土鸡蛋,递给她:“其实是妈妈让我来感谢您,也想让我和姐姐亲近一下。”

阿姨的表情微妙地停滞了一下,眉宇间掠过一丝纠结,继而婉转地解释道:“我女儿嘛,个性太开朗,总喜欢到处乱跑,所以我们平常不大让她接触外人。”

听着这话,我虽觉得有些异样,却又无法准确指出何处不妥,只能继续保持着笑容:“阿姨,我怎么会是外人呢?”

“而且,我最近都没见到姐姐出门,她应该没怎么乱跑了吧?”

阿姨神色稍缓,点点头:“嗯,最近这一段时间的表现我还算满意。”

我步入阿姨家中,被引至一间小卧室,只见一位身着红裙的少女端坐在其中。她对我视若无睹,整个人呆滞而僵硬。

我主动向她问好,她如同***控的木偶一般,动作迟钝生涩地缓缓转身,眼神空洞,仿若博物馆里的蜡像,让人难以相信她是活生生的人。

瞬间,一股寒气透过脊梁,我手臂上的汗毛立起,一种面对非人类事物的恐惧感油然而生。眼前的这位姐姐,给我的感觉并不像真实的人类,更像是被人操纵的木偶。

我极力克制恐惧,尽量远离她,紧挨着门边坐下。

“姐姐,谢谢你送的衣服。”

少女费劲地挤出一丝笑容,然后机械地点头回应:“不——用——谢。”

她的话语断断续续,每一个字都被刻意拉长,充满了异样的气氛。

我内心极度恐慌,不愿再与她同处一室,于是匆忙冲出了房门。那长发少女在房间内直勾勾地看着我,毫无表情的脸庞在昏暗的光线中显得诡异莫名,她慢吞吞地说:“下——次——再——来——玩——啊。”

我来不及与阿姨告别,几乎是连走带跑地奔回了自己的家。那个姐姐,真的是怪异至极。

妈妈见我慌里慌张的模样,蹙眉训斥道:“女孩子家家的,怎么一点沉稳的样子都没有?”

“去找姐姐玩,至于这么着急吗?”

尽管被妈妈责备,但在迈进自家门槛的那一刻,我那颗狂跳不已的心才稍稍安定下来。虽然耳边尽是责备之词,但我却仿佛找回了踏实的人间烟火味。

然而,就在这一刹那,我感到身上的裙子开始紧缩、挤压,几乎令我窒息,能清晰感受到衣物紧紧勒住肌肤,仿佛在捆绑我的魂魄。

我惊恐万分,想要告诉妈妈衣服有问题,却发现自己喉咙像是被裙子领口紧紧扼住,发不出任何声音。

泪水盈眶之际,我忽然感到周身的压力骤然消解。我立刻扑向妈妈,带着哭腔喊道:“妈!这衣服不能穿!隔壁姐姐……她就像个木偶一样!”

“这裙子会自己收缩变紧!它会动!”

妈妈上下打量了我一番,略显不耐烦:“又想骗我给你买新衣服?你自己编的谎话可信吗?”

“咱们家什么条件你心里没数吗?有得穿就不错了,别挑三拣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