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的寓意和象征(详解3篇)
立秋的寓意和象征详解(一):
立秋的意思是秋季的开始,表示收获的季节来临了,同时也意味着降雨、风暴、湿度等趋于下降或减少,在天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长大趋向萧索成熟。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虽然立秋后便意味着秋季已经来临,但并不代表酷热天气就此结束。立秋时正处于三伏的中伏阶段,之后还有末伏,所以也有“秋后一伏”的说法。进入秋季后,初秋仍旧闷热,仲秋后便逐渐干燥、凉爽,草木的叶子从繁茂的绿色变为发黄,并开始落叶,庄稼则开始成熟。
立秋有什么好的寓意
立秋预示着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立秋后虽然暑气一时难消,并且会有“秋老虎”的余威,立秋又称为交秋,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变得凉爽起来。
由于全国各地气候不一样,秋季开始时间也不一致。立秋以后,我国中部地区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进入重要生长发育时期。秋的意思是暑去凉来,秋天开始。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向很重视这个节气。
立秋有什么民俗活动
啃秋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在立秋这天,人们会有啃西瓜或者香瓜的习俗,据说这样既能够不生秋痱子,又能够避免拉肚子。
贴秋膘
在夏天时,人们会因天气炎热而食欲不振,所以可能会体重减轻,到了立秋,这个时候天气凉爽,人们会选择在这一天吃各种各样的肉类,增加营养,弥补夏天的损失,象征着“以肉补膘”,这就是所谓的“贴秋膘”。
秋社
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于汉代,这是人们在丰收之后对神仙的答谢,此刻的一些地方仍然保留着这个习俗。
喝立秋水
在四川等地方,在立秋的时候,人们会喝立秋水,在立秋正刻,全家人都要喝一杯水,能够消除积暑,秋来不闹肚子。
祈福
在常州的武进地区,立秋会举办秋会纪念猛将菩萨,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另外,由于古时候,常州经常发生蝗虫灾害,在立秋当天农民也会往稻田里插上三角旗,驱赶蝗虫。在盐城的民间也流传着“争秋夺福”的说法,这至少有两三千年的历史。
吃鸡蛋
立秋这天,在我国其他地区还有吃鸡蛋、桃子等习俗。鸡蛋,性平,补气虚,有安神养心的功能。鸡蛋不伤脾胃,婴幼儿、孕妇、产妇、病人等都适合,但不宜多吃,每一天1~2个比较适宜。
每年立秋的时间都一样吗
立秋是每年8月7或8或9日,每年立秋日子不固定。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立秋时,北斗指向西南。从这一天起秋天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此后,气温由最热逐渐下降。
立秋时,北斗指向西南。阳光黄经为135°。于公历8月07-09日交节。在立秋节气期间,阳光从巨蟹座运行到狮子座。夜晚观天时能看到北斗星的斗柄指向天干“申”的方向。交立秋的那一天,正是农历的七月,七月也正是“申月”。立秋之时阳光处在赤纬+16°19',比起夏至那天的+23°26'已经向南偏了不少。
立秋是2023的几月几日[本内容由 南识网 https://www.nanss.com/ 整理]
按上一天之中的早晚区分:2023年为早立秋
一天之中以中午为界定,若是立秋的时间是在上午的话,那么这就是“早立秋”。若是立秋的时间是在午时的话,那么这就是“晚立秋。2023年立秋是2023年8月8日02:22:41,属于凌晨,所以是早立秋。
按农历历法上的早晚区分:2023年为早立秋
按照农历的说法,若是农历六月立秋,则就是“早立秋”,若是农历七月立秋,则就是“晚立秋”。2023年立秋是8月8日,农历六月廿二,所以是早立秋。
立秋的寓意和象征详解(二):
立秋象征丰收和期望,万物开始从繁茂生长走向凋零成熟。阴阳之气开始转变,万物随着阳气的减退而开始从生长走向成熟。从气候上来看,也意味着降水、湿度等,这是一年的转折点,渐渐地开始下降。
立秋的节气介绍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也标志着秋天的开始。斗指向西南,阳光到达黄经135,在公历的8月7日或8日交节。立秋代表着开始,秋指禾谷成熟。天然界的变化是循序渐进的,立秋代表着阳气逐渐减退,阴气逐渐增长,从盛夏过渡到深秋。在天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走向成熟。
立秋的习俗
1、补秋膘
立秋这一天,民间流传着用悬秤称人的习俗,将立夏时的体重与立秋时比较。尽管立秋时天气还很炎热,但人们不再感到潮湿和难受,因为凉爽的秋天即将到来。于是,人们开始想着要吃一些好吃的补回夏天减少的体重,比如炖肉等美食,这就是所谓的“补秋膘”。
2、啃秋
啃秋抒发的,实际上是一种丰收的喜悦。在立秋这天吃西瓜或香瓜,象征着在炎炎夏日的炎热之后,最终迎来了凉爽的秋天。也能够将西瓜和烧酒一齐食用,以此寓意庆祝丰收。
3、秋社
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于汉代,后世将秋社定在立秋之后的第五个戊日。此时收获已经结束,官府和百姓都会在这一天祭祀土地神以答谢。宋代时,秋社有食糕、饮酒、妇女回家的习俗。至今依然沿袭着一些地方的“做社”、“敬社神”、“煮社粥”的习俗。
立秋的寓意和象征详解(三):
立秋的深刻寓意是象征着万物开始从繁茂长大趋向萧索成熟,立秋时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立秋后,降雨、风暴、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一个转折点,趋于下降或减少。在天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万物随阳气下沉从而开始从繁茂生长趋向成熟。
立秋是秋季的开始,收获的季节的来临,秋季最明显的变化草木的叶子从繁茂的绿色到发黄,并开始落叶,庄稼则开始成熟。立秋是古时“四时八节”之一,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贴秋膘、咬秋、啃秋等习俗。
立秋节气在二十四节气中是第十三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所以有“落叶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可是并不代表立秋了就进入秋天了。
立秋“啃秋”,是啥意思
8月7日就是立秋了,秋天既是丰收季,当然与吃分不开。与立春咬春吃春饼类似,立秋也有“啃(咬)秋”习俗。吃的是秋季新收的各种瓜果,其中最有名的,大约是立秋西瓜。我国民间立秋吃西瓜啃(咬)秋的习俗,既是解暑,又是为了防病。
相传,在明朝初年的立秋前后,南京城里许多人染上了瘌痢疮。瘌痢疮就是黄癣,俗称“秃疮”,患者即使病愈后,也会构成萎缩性疤痕,这令很多爱美的女士们谈“疮”色变,心有余悸。当时流传说庐州府(今安徽省合肥市)崔相公之女吃西瓜使得“瘌痢”落疤自愈,皮肤如初,南京人便纷纷效仿,果然灵验。此后便渐渐构成习俗,每年立秋,人人食西瓜,谓之“啃(咬)秋”。
立秋之时,天气变得越来越凉爽和干燥,应当多吃一些富含营养、水分含量比较大的瓜果类,以弥补“苦夏”很多出汗而流失掉的维生素、矿物质等,对人体很有好处,所以民间有谚语说:“立秋以后吃西瓜,不用花钱把药抓。”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说,西瓜甘寒无毒,不仅仅“消烦止渴,解暑热”,并且“宽中下气,利小水,治血痢,解酒毒,治口疮”。
立秋之日啃吃西瓜,能“啃”去余夏暑气,“啃”掉“秋老虎”,迎接秋高气爽的宜人天气。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清朝张焘的《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清朝时人们在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薷汤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于立秋当日吃下,为的是清除暑气、避免痢疾。清代顾禄在《清嘉录》一书中说:“立秋前一月,街坊已担卖西瓜。至是(到立秋那天)居人始荐于祖祢(古代对已在宗庙中立牌位的亡父的称谓),并以之相馈贶(kuàng),俗称立秋西瓜。或食瓜饮烧酒,以迎新爽。有等乡人小艇载瓜往来于河港叫卖者,俗呼‘叫浜瓜’。”民国时期出版的《首都志》记载:“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
丹徒、嘉定等地有这样的民俗,即立秋这一天吃西瓜,饮新汲上来的井水,能够使人不生肠胃病;在苏锡常一带,民间认为,立秋时吃西瓜、喝烧酒,可免疟疾;在北京、天津地区,咬秋的习俗为:立秋日早上吃甜瓜,晚上吃西瓜,据说这样可免腹泻;啃秋习俗到了上海则变成了亲友邻舍间相互馈赠西瓜。
如今,啃秋的习俗依然在民间流传。城里人在立秋日买个西瓜回家,切成若干牙,慢慢品尝,倒有些闲情逸致;农村人则在自家的瓜棚下、地头的树荫里,一家人席地而坐,有人便直接到瓜田里,想摘哪个摘哪个,大家放开肚皮,随意尽情地啃秋,多了几分粗犷与豪情。